翟姓主要源自:隗姓、祁姓、姬姓、张姓。
翟姓起源一
出自隗姓,以国名为氏。隗本来是周代中原北部地区的游牧民族赤狄人的姓。春秋时,赤狄人活动于晋、卫、齐、鲁、宋等国之间,称为翟姓。公元前六世纪末,晋国大举进攻赤狄,灭掉翟国,翟人大多沦为晋国臣民,逐渐融合于晋人。翟人的后代就以原国名为姓,称翟姓。据《国语注》所载,新安翟姓,春秋时赤翟(即赤狄)之后,以种名为狄姓,后改为翟(Dí 音狄)姓。
翟姓起源二
出自祁姓,是黄帝轩辕氏的后代,以国名为氏。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所载,上古时候,北方有翟族(后称翟国)。翟国是远古时黄帝的后裔建立的。传到古代春秋时,翟国灭于晋国,后来晋国又灭于韩、赵、魏三国,到战国时,这三国又先后灭于秦国。在这长期战乱中,翟国人都以原国名为姓,逃奔迁居各地。由于各地方言不同,翟姓形成了两种读音,居于北方者读(Dí音狄),迁居南方者读(Zhái音宅)。
翟姓起源三
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周成王封次子于翟(故城在今河南省鲁山),其后以国为氏。
翟姓起源四
出自张姓改翟而来。据《知足集斋集》所载,安徽泾县之翟姓,原姓张。
翟姓起源五
出自他族改姓而来:
①白族以海螺为图腾的氏族,有的记音为翟姓。
②今瑶、满、蒙古、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翟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人口约一百七十二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1%左右。
据《元和姓纂》所载,翟(Zhái,Dí)姓在春秋时世居北地(今陕西省耀县、富平一带),后灭于晋,秦时子孙分散到今山西境内和江南各地。根据史料所载,春秋时齐国有翟楼新,战国时魏国有翟横,应当说在秦代以前,翟姓人已分布于今河南、山东、山西一带。两汉时,见诸史册之翟姓甚多,如翟方进、翟宣、翟义父子三人为上蔡(今属河南省)人,廷尉翟公为下邽(今陕西省渭南)人,翟牧为沛(今属江苏省)人,京兆尹翟荫为南阳(今属河南省)人,东汉时翟西甫为广汉雒(今四川省广汉)人……。这就说明,在两汉之际,翟姓人已西入陕西,南入四川、江苏。魏晋南北朝时,定居于汝南、南阳之翟姓颇为兴盛,后经繁衍发展,最后形成了翟姓汝南郡望和南阳郡望。此际,繁衍于庐江寻阳(今湖北省黄梅)的翟汤家族颇为引人注目,其子翟庄、孙翟矫、曾孙翟法赐、玄孙翟光俱有名于当时,并名垂青史。隋唐之际,翟姓依旧兴盛于北方,尤其是河南一带的翟姓尤为兴盛。五代十国至两宋,翟姓见诸史册之名人甚多,通过他们的籍贯来分析,翟姓在北方的河南、山东依旧很是旺盛,并且今北京一带已有翟姓人定居。而南方的安徽、江苏等地的翟姓已经初具规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北宋时的学者惠州归善(今广东省惠阳)人翟逢亨,表明此际已有翟姓定居中国南端的广东省。宋末元初,由于北方已由蒙古人统治,长江两岸兵火四起,相对稳定的河北、山东、山西等地之翟姓人繁衍的较为平稳,而皖、赣、苏、浙一带的翟姓人为避兵火,辗转于南方诸省,使两湖、两广等地都有了翟姓人。明初,山西翟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安徽等地。清乾隆年间,冀、鲁、豫三地之翟姓有闯关东迁居东三省者,并有沿海之翟姓渡海赴台,扬帆南洋等异国他乡。
如今,翟氏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河北、山东为多,这两省翟氏约占全国翟氏人口的45%以上。
汝南郡:西汉高祖刘邦四年(戊戌,公元前203年)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颍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省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包括偃城县、上蔡县、平舆县、项城县一带地区,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移治至平舆(今河南平舆)。
南阳郡:春秋战国时期称南阳的地区颇多。鲁国的南阳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晋国的南阳指太行以南、黄河以北地区。战国时期魏国的南阳,一部分属韩国(戊戌,公元前263年,秦国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取南阳,韩本部与上党郡被分隔),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地亦称南阳,分属韩楚。秦朝时期南阳郡设于秦昭王三十五年(己丑,公元前272年),为秦国夺取楚国之地而设,治所在宛县(今河南南阳),后秦国大将白起在秦昭襄王四十四年(戊戌,公元前263年)进攻韩国克取了南阳,使韩国本土与上党郡被分隔,以宛为治所,置南阳郡。两汉之际,南阳郡辖二十六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之间和湖北省大洪山以北应山郧县之间的大部分地区,后逐渐缩小。隋朝开皇三年(癸卯,公元583年)被废黜,隋大业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复置。唐朝初期又被废黜,唐天宝初年(壬午,公元742年)曾改邓州南阳郡为良穰县(今河南邓县)治所。元、明、清诸朝的南阳府治皆在南阳,即汉朝的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
传诗堂、宠畏堂:“传诗堂”源自汉朝时翟辅,四世皆传授《诗经》,征拜教郎,迁侍中,策试第一,官拜尚书。安帝宠信外戚,翟辅极力上谏。宠臣虽然厌恶他,但又怕他,所以又叫“宠畏堂”。
忠孝堂:源自明万历年间,江南镇抚大将军翟国儒赴云南边疆平叛为国捐躯,祠堂被御赐“忠孝堂”。
此外,翟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博古堂”、“南阳堂”、“语古堂”、“庆远堂”、“世佐堂”、“笃诚堂”、“义聚堂”等。
一、翟zhái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鸡泽,山东之平邑、东平,山西之太原,江西之崇仁,广东之新会,广西之田林,云南之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水、苗、瑶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注云:“亦作‘狄’,音‘宅’;又音‘狄’。祁姓,黄帝之后,世居翟地。《国语》云:‘翟国为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望出南阳。”战国时魏有翟璜;汉代有翟义,又有翟方进;唐代有翟琰,又有翟璋,陕州刺史;明代有翟良,又有翟鹏,兵部尚书。
二、翟dí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阜平、云南之江川等地有分布。《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翟氏,亦作狄。音‘宅’,又音‘狄’。祁姓,黄帝之后。世居翟地。《国语》云:翟国为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姓氏考略》亦注:“……音宅,又别为二氏,见贾逵《国语·注》。”
三、翟
翟姓起源:
1、唐虞时封黄帝后裔于翟,春秋时世居北地,后灭于晋,秦时子孙分散,居晋地及江南。此乃祁姓翟。
2、周成王封次子于翟(故城在今河南洛阳),其后以为氏。此乃姬姓翟。
3、新安翟氏,丁零人,春秋时赤翟(即赤狄)之后,以种名为狄氏,后改为翟。
翟姓名人:
翟盱,汉时衍侯,见《汉书·功臣表》。
郡望:南阳。
四、翟
翟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14%。尤以河北、山东等省多此姓,二省翟姓约占全国汉族翟姓人口48%。
翟姓起源:
1、原音狄,至唐时改音为宅(Zhái)。出汝南,与翟(Dí)不同,别为二氏,见贾逵《国语注》。
2、安徽泾县之翟氏,原姓张,见《知足集斋集》。
3、白族以海螺为图腾的氏族,有的记音为翟姓,有的译义为“螺蛳”氏,并用汉字记为施。
4、瑶、满、蒙古、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翟姓名人:
翟方进,西汉时汝南上蔡人,历任朔方刺史,御史大夫,丞相。
郡望:汝南。